随着人们对美观的日益重视,选择近视激光矫正手术来摆脱眼镜束缚的患者逐年增多。对于这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许多患者会产生疑虑。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些患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为大家解答疑惑。
问题:许多戴眼镜的医生是否说明近视激光手术不安全?
回应: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近视手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手术,需要经过专业的术前评估来判断。许多符合条件的医生和护士都成功通过激光手术摘掉了眼镜。
问题:近视激光手术为何需要自费?
回应:近视激光手术属于选择性手术,并未纳入医保范围。医保资金主要用于必要的手术和医疗项目,而近视激光手术属于个人选择,费用自然需要个人承担。
问题:家中的小朋友能否进行近视激光手术?
回应:近视激光手术需要年满18周岁才能考虑。由于小朋友的视力仍在发育中,手术需要在近两年度数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问题:做完激光手术后是否就不会再近视?
回应:对于近视度数近两年相对稳定的患者,手术后的度数也会相对稳定。但如果您的度数仍在加深,我们建议您再考虑。激光手术只能消除当前的度数,并不能阻止近视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听说手术后会出现反弹,是真的吗?我还需要戴眼镜吗?
回应:近视激光手术有多种类型,对于大多数中低度数的患者,反弹的概率并不高,且反弹的度数很小,不会影响日常视觉体验。但也有个别患者因度数偏高或角膜弧度问题可能出现反弹。经过长期随访,部分患者在术后四年内没有出现反弹。
问题:我眼睛容易干,手术会有影响吗?
回应:手术前需要全面评估干眼的程度。研究表明,无论是哪种激光手术,干眼的症状在术后并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轻。但干眼仍然是术后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问题:手术后我能看到1.2甚至1.5的视力吗?
回应:每个人能达到的视力与眼睛结构、眼底条件等有关。手术前会有一个矫正视力的检查,这基本了您术后的好视力。0.8及以上的视力就能为日常生活带来清晰的视觉体验。
问题:近视激光手术有哪些风险或并发症?
回应:近视手术有多种类型,每个人个体差异很大。虽然并发症是概率性事件,但还是有必要了解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术后视力不理想、眼睛干涩、眩光等。暗瞳大小也会影响术后视觉质量。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是非常罕见的,我们手术医生会特别警惕术后感染和圆锥角膜等情况。
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风险?
回应:有些风险概率很小,而有些风险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再次强调术前检查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只有经过全面的术前检查,才能预估术后的风险并尽量规避。手术必须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准分子激光手术并非只有一种方式,其全称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主要包括多种术式。每种术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患者在选择手术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关于近视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和远期效果等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充分了解并探讨相关问题。(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是目前主流的近视矫正术式。它通过切削角膜瓣下的基质层,保持了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的完整性,从而避免了PRK手术的大多数并发症。这种手术的特点在于拓宽了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具有术中术后无痛、视力恢复快、角膜不留斑翳等优点。手术过程中,首先使用一种微型刀在角膜上切出一个带蒂的薄层角膜瓣,然后掀开此瓣,在瓣下进行激光切削,后将瓣复位。此手术适用于低、中、高度近视的患者。LASIK手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角膜瓣可能带来的皱褶、移位、散光以及过度切削等问题,这可能导致角膜扩张和圆锥角膜等。对于角膜相对较薄且近视度数较高的患者,使用LASIK手术也受到一定限制。
(三)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手术)是PRK手术的改良术式。它使用激光或低浓度酒精浸泡角膜手术区,制作一个角膜上皮瓣,然后在激光切削上皮瓣下组织。手术后,角膜上皮瓣需要复位,并在其表面覆盖一片隐形眼镜。LASEK手术相较于PRK手术,疼痛明显减轻,且由于瓣较薄,适用于角膜厚度相对较薄、瞳孔较大的患者。
不久前希腊医师Ioannis提出了Epi-LASIK的手术方式。该手术能综合LASEK和LASIK手术的优势,避免两者的不足。它利用旋转上皮刀在角膜上皮层制作活性上皮瓣,厚度仅50多μm,无需像LASEK手术那样使用酒精浸泡,大程度地节约了角膜厚度的术后刺激症状也很小,发生角膜混浊的机会较PRK少,近视回退发生率也较低。
但不是所有的近视眼患者都适合进行激光手术。要想做手术,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年龄满18岁以上、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眼部没有活动性眼病、近视度数稳定等。也有一些人群不适宜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如患有眼部的急性或活动性炎症、干眼症、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病的患者。从安全、简便、经济、实用等因素考虑,眼科学界普遍认为配戴框架眼镜仍是多数人矫正近视的方法。
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尽管目前的手术安全性较高,历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其成熟性,但任何手术都不能保证100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眩光、圆锥角膜等。术后的严格用药和复查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效果不理想或并发症,往往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和复查所致。因此特别需要医生和患者都注意术后事项。此外眼激光手术的卫生经济学也值得关注不同医院不同术式价格不一因此选择信誉技术有保证的大医院进行手术十分关键。走出误区理性评价手术效果也很重要既要避免神化手术效果也要避免完全否定近视激光手术的观点根据事实做出理性评价。一部分15年前做过手术的患者如今确实需要“返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做过手术的患者都需要。造成“返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去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与PRK、LASIK等相比,其安全性较差。二是现已知并不是所有的近视眼患者都可以使用RK手术。近视眼病理各不相同,特别是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种。单纯性高度近视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而病理性高度近视要先加固巩膜再进行手术。超过1500度的近视就应该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术。而以前所有近视眼都采用同一种手术方式,是不合适的。近年近视眼激光手术的方式和设备都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术(ORK)的出现,使激光切削形状更符合光学特征,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还有,眼科医生的处理能力已明显提高,所以近几年开展的手术“返工”情况应该越来越少。
总之这些年的实践证明,目前近视眼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所以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当然此类手术毕竟才开展十多年,其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所以认为近视激光手术已经尽善尽美、没有任何风险也是不明智的。只有走出认识误区,冷静深入地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才是理性的态度。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国内一些地方还存在单纯谋利蜂拥而上、滥用该技术的情况,因此患者在选择手术以前慎重考虑,权衡利弊,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显得特别重要。
关于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1983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Stephen医师首先将准分子激光试用于屈光手术,并在动物角膜上开始试验。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FDA开始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简称PRK)的临床试验,当时的治疗范围大都在低和中度近视之间。1995年,美国FDA批准了PRK手术对于低、中度(600度以内)近视的治疗;1999年通过LASIK用于高度近视、远视及散光的临床治疗。我国于1992年引进准分于激光开展PRK,随后开展LASIK。
与早使用钻石刀进行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相比,准分子激光手术具有损伤小、度高、可性强、并发症少、适应症广等优点,通过切削中央区角膜组织使之变平,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此外还能矫正远视和散光。若治疗远视,则环形切削靠周边的角膜组织,使中央区角膜变陡一些;如果切削面呈椭圆形,则可矫正散光。近视(或远视)与散光可以同时矫正。角膜中央区变薄可以得到配戴凹透镜的效果,周边变薄则得到配戴凸透镜的效果。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只是一种近视眼矫正方式,只是将需矫正的度数“镶嵌”在角膜上,而并不能改变近视的病理过程根治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