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视眼的相关知识及视网膜变化,一直是眼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当您或您的亲人朋友出现近视问题,寻找眼科专家进行近视眼矫正手术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解读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相关症状。
目录一览:
1. 近视有什么症状
2. 高度近视眼的眼底表现
3. 高度近视视网膜的风险
4. 近视眼的视功能改变
一、近视有什么症状?
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1. 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这是近视眼典型的症状,看远处的物体时模糊不清,但看近处的物体时则相对清晰。
2. 视疲劳。由于眼睛需要不断调节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因此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干涩、酸胀等不适症状。
3. 可能发生外隐斜或共转性外斜,其中斜视眼多为近视度数高的一眼。
4. 高度近视者常伴有玻璃体液化、混浊等,部分人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或视力下降。
5. 低、中度近视者眼底一般无变化,或呈豹纹状眼底,而高度近视者则可能出现视神经颞侧或周围的环状脉络膜萎缩、黄斑变性、出血等症状。
二、高度近视眼的眼底表现
高度近视眼的眼底表现主要包括:
1. 后巩膜葡萄肿:眼球壁向后突出变薄,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2. 严重的玻璃体浑浊:玻璃体呈现尘状、丝状、絮状混浊,影响视力。
3. 眼底损害:由于眼轴变长造成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延展变薄及组织缺血,可能引起视网膜劈裂、破孔和异常脉络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等症状。
三、高度近视视网膜会有什么风险?
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可能因为眼轴增长而受到牵拉,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脱离等风险。由于眼轴偏长,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可能被牵拉变薄,脉络膜血管爆露,呈现典型的豹纹状眼底。
四、近视眼的视功能改变吗?
近视眼的视功能会发生变化。其中明显的是远视力下降,但近视力正常。通过合理的光学矫正,近视眼多可获得良好的矫正远视力。如果近视眼伴有明显的眼底病变、晶状体混浊、病理性散光及弱视等情况,近视力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近视眼的矫正视力不佳,除了因为近视度数过高(超过10D的近视矫正视力难以达到正常水平)、散光明显、屈光参差、弱视和并发症等因素外,还可能与验光操作不准确、屈光矫正不足以及其他因素(如心理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轻度近视的矫正视力正常占比很高,但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矫正视力难以达到正常水平的情况逐渐增多。特别是在高度近视的人群中,矫正视力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眼后极部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如果病变为弥漫型,矫正视力多低于0.7,晚期可能降至低于0.5。若为斑块状病变,由于黄斑区脉络膜变性和感光细胞层受损,矫正视力可能低于正常水平。视网膜成像质量及中心暗点等问题也会影响矫正视力。
关于立体视觉方面,如果近视眼能通过光学手段进行矫正,那么立体视觉通常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但如果近视度数过高、矫正视力不佳或有并发症(如斜视和弱视等),立体视觉可能会受到影响。除了立体视觉外,其他视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例如,周边视野缩小、光觉敏感性降低等。黄斑照明实验发现,近视者的光敏感度阈值上升、恢复时间延长。暗适应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夜盲。暗适应异常的严重程度与近视屈光度及轴长有关。随着屈光度数的增加,暗适应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暗适应异常的原因可能是脉络膜萎缩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等。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CSF)也可能出现异常,特别是在高频区域敏感性降低明显。约有近70的近视眼存在不同程度的蓝色觉和黄色觉异常。当眼底后极部出现病变时,红色觉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些视觉功能的异常与屈光度的高低以及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这些变化可能与晶状体改变有关。通过视网膜电图(ERG)和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观测发现,近视眼视网膜锥体细胞功能下降。矫正视力的好坏与视觉电生理改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与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和色素上皮变性的程度有关。近视眼的视网膜病变涉及多种因素的变化和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进行眼科检查和治疗。更多关于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信息可以访问 / 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