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乌鲁木齐,眼科医疗领域正不断发展,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25年眼科科技融合将呈现出新的走势,这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眼科诊疗需求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眼科诊疗需求持续增加,据灼识咨询数据,预计2025年眼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扩增至2,522亿元。同时,我国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多的之一,如2022年我国近视人口高达7亿,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糖尿病等各类慢性疾病引发的眼部疾病占比也在上升。
二、眼科科技的发展现状
(一)设备的更新换代 近年来,眼科设备不断升级。例如强生全视WHITESTAR SIGNATURE PRO眼科超声乳化治疗仪在乌鲁木齐普瑞高新眼科医院的启用。这一设备是WHITESTAR SIGNATURE眼科超声乳化治疗仪的迭代升级款,在效率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均有大幅的提升。它采用的双泵系统,蠕动泵在握持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用于刻槽、抓核和碎核,而文氏泵注吸皮质、粘弹剂,提供的跟随性。同时,其前房稳定系统还可快速自动监测负压,轻松调节眼内压力,保持前房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可帮助白内障患者实现更好的愈后效果和视觉体验。
(二)基层医生培训提升整体水平 为提升全疆眼科诊疗水平,2024新疆基层医生眼科诊疗技术培训班在乌市成功举办。此次培训由新疆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主办,湖南省湘江公益基金会公益支持、爱尔阿迪娅眼科医院承办执行。众多单位领导、专家教授以及基层医生参加。这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生的眼科诊疗水平,发挥基层医生在全疆医疗体系中的基石作用,从而提高全疆整体医疗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眼健康。
三、眼科科技融合走势
(一)个性化医疗与基因治疗 未来的眼科治疗将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医疗。通过基因检测,医生能够识别导致眼病的特定基因突变,从而为每位患者量身治疗方案。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RISPR - 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的进步,为遗传性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对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可以修复有缺陷的基因,阻止疾病进展,甚至恢复部分视力。
(二)人工智能与眼病诊断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算法正在改变眼科医生诊断眼病的方式。AI能够分析大量的眼部图像数据,迅速识别眼病的早期迹象,从而实现更早的干预和治疗。例如,通过分析视网膜扫描,AI可以检测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这种疾病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但及早发现可以防止失明。此外,AI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提高手术的性和。
(三)可穿戴设备与远程医疗 可穿戴眼部监测设备的发展将使得患者能够在家中监测自己的眼部健康状况。这些设备可以追踪眼压、眼部血液流动和其他可能预示着眼病的指标。同时,远程医疗技术的进步将使得患者能够通过互联网与眼科专家进行咨询和治疗,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这将大大提高眼疾患者获得治疗的机会。
(四)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为修复和替换受损的眼部组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通过技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培育出新的视网膜细胞,以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
四、眼科科技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从供给端看,我国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人均眼科医疗资源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眼科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数共为36,115人,眼科专科医院1,061家。这对于眼科科技的融合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限制,因为缺乏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推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难度 随着患者对视觉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如白内障患者从“术后看得见”迈入“术后看得清”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患者希望术后能进行多种活动。这要求眼科科技的融合不仅要在技术上取得进步,还要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群体多样化的需求,这对于医疗团队和相关技术研发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新技术推广与接受度 一些新的眼科技术,如微创全飞秒4.0 - VISULYZE高端术式解决方案,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患者接受度的问题。患者可能对新技术不了解,存在疑虑,这就需要眼科专家和医疗机构进行更多的科普宣传,提高患者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五、结论
到2025年,乌鲁木齐乃至全国的眼科科技融合将朝着个性化医疗、人工智能辅助、可穿戴设备与远程医疗、再生医学等方向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满足多样化需求困难、新技术推广与接受度等挑战。眼科专家、医疗机构以及相关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推动眼科科技融合不断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眼科诊疗需求,为人们的眼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