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美美眼科 > 医生讯息 > 关于中国近视的人数的相关推测报告与统计解析

关于中国近视的人数的相关推测报告与统计解析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潇霓裳 上传提供

发布: 64 评论

眼科医生们正在为一个数字忧心忡忡:20年前,上海市小学毕业生发展成为近视眼的仅为极少数,但如今,刚入学的6~7岁上海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已接近10,三、四年级10岁左右儿童近视患病率超过50。

关于中国近视的人数的相关推测报告与统计解析

值得注意的是,6~10岁发生近视的青少年,18岁成年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高于600度)的风险大大增加。

5月14日,天津一家餐厅,一名3岁儿童在等餐期间,用家长的手机聚精会神玩儿游戏。张国摄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暨眼底病学组组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许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视力发展状况表示忧虑。“我们统计,高达90的大学生是近视。中国20~30岁年轻人中有20患有高度近视。”

他说,一般来讲,相当一部分高度近视在中年以后发展成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的患病率目前约为人群的1至2,中国至少有1000万以上这样的患者,它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可怕的是,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的家长对此并不重视。相比于奥数培训班、英语提高班、“小升初”择校,给孩子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镜,根本不算事儿。

在小学毕业前,远视度数就已经耗尽

在上海,随意走进一家餐厅,都可能看到“低头族”。年轻的爸妈在刷手机,年幼的孩子则边看iPad边吃饭。

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就能成为一个支点,把iPad往侧前方一架,点击“播放”键,时下流行的动画片就能开始专属播映了。

为了方便孩子吃饭,上海家长妮妮几乎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下载了孩子所有喜欢看的动画片,每次外出吃饭,妮妮与朋友聊天,孩子就在一旁乖乖地边看动画片、边吃饭。

妮妮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可能不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现在(幼儿园)不给他接触,到了小学,也不得不接触。躲不掉的。干脆就这样吧。”

许迅说,手机和平板电脑现在成了“懒惰妈妈”的陪伴神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小学入学伊始,就被检出近视。

近年来,上海一些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会使用平板电脑作为面谈环节的工具。比如,平板电脑上跳出若干个图形,让孩子寻找图形的规律并选择答案。

这种做法,一方面响应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能笔试”的要求,也满足了学校考察学生的要求,得到了较多应用。但家长们也由此形成了让孩子“先练练”的心理,练着练着,孩子就离不开平板电脑了。

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记者看到,每一个报名的孩子,都被要求同时购买一套标价468元的“游戏”。培训机构要求孩子课后自行登录该游戏,边闯关边学习英语单词。每个月,培训机构还会对通关成功、积分前十名的孩子进行奖励。该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寓教于乐”的新方法,“这是健康的游戏,有助于孩子知识的巩固”。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健康游戏”的发展,孩子们的视力越来越糟。

湖南某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小容,从小爱玩电子游戏,开始在游戏厅里打《坦克大战》,后来用电脑玩《星际争霸》,现在又是网游高手。他在念大学时,已经高度近视伴散光。而18岁的湖南大学生小阳,也是的游戏玩家,学习成绩全班,同时伴有高度近视。

因为小阳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父母对他的视力问题并未有多大重视,“只要不影响学习,就没关系”。

许迅说,除了遗传性近视,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天生的远视眼(正向度数),过去,人到了成年时,眼睛发育成为正视眼定型,保留轻度远视度数。但现在,我国青少年大多在还没有成年时,甚至在小学毕业前,远视度数就已经耗尽,“中国青少年整体人群的屈光度数已经严重向近视方向漂移。”

“爱学习”的东亚人近视发病率高

这种“近视漂移”的罪魁祸首,专家们认为,一是持续不断的学业压力,二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是,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在崇尚“学习”的东亚人群中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伊恩·摩根2012年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韩国96的年轻人(20岁以下)患有近视,排名,我国台湾地区的比例是85,新加坡则是82。

许迅强调,东亚人群的近视发病率高,并非出于遗传,一个例证是,在上世纪60年代,只有20的中国人患有近视。

“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极端的学业压力。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即使这意味着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光被关在室内。我们都知道,缺乏自然光会增加近视的风险。”他说。

许迅团队的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在入学后二、三年级近视发生率激增,到了三、四年级,约一半的孩子发展成为近视。

高度近视中有部分会发展为病理性近视,可能出现致盲的眼底并发症,如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等。这些眼底病变会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低视力或失明。眼科专家许迅表示,尽管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成为高度近视,但现实中每十个青少年中至少有一两人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终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视力。

国民素质调查报告指出,男性健康问题中眼科问题排名,女性健康问题中乳腺问题和眼科问题分别位居前列。近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报告,到2020年,全国人口近视发病率将达到50,高度近视人群将增至7000万人。

大多数患者往往在治疗时视力已经严重受损,许迅强调,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近视的预防和治疗的认知还不够充分,未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当前对于青少年来说,光学离焦原理的特殊眼镜和M胆碱受体阻断药物是公认的缓解近视快速增长的有效措施。我国有3亿人患有近视,占全球总数的约30。学生群体的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出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良的用眼习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预防近视比治疗更为重要。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预防近视,珍爱光明”。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躺在床上看书、户外活动时间不足、写作业不用台灯等。一些专家认为近视与遗传有关,但也有专家指出,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孩子患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加。现代饮食结构中精加工的谷类淀粉食品过多也可能导致近视眼增多。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并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如看远处物体时眯眼、看书写作业时距离过近、看电视电脑时间过长等可能是近视的表现。合理饮食也是预防近视的重要手段。比如补充叶黄素、合理控制甜食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品和含铬食品等。吸烟和饮酒也可能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

我国现有近视患者已超过三亿人,占全球近视人数的约三分之一。视力损害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出增长趋势。据近期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0-60,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预计到2020年视力残疾人数将大幅增加。加强近视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保护视力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长和孩子们应该提高对近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注意日常用眼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合理饮食的摄入。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共同为预防近视贡献力量。青少年近视眼的成因探究

青少年近视眼的形成,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总体而言,这主要源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两大方面。其中,先天遗传因素约占20的比重,而后天环境因素则占据80的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父母中有一方为高度近视,子女的遗传风险为56;若双方均为高度近视,遗传率则高达100。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盲人群体已超过500万,低视力人群更是近千万之众。这一现象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尤为突出,其发病率异常高。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达到22.8,中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上升至55.2,而高中生的近视眼发病率更是高达70.3。

那么,为何如此众多的人会出现近视的情况呢?仅仅是源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吗?实际上,这背后的原因远比这要复杂。近视与年龄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我们是否在无形中增加了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答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青少年近视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除了要关注个人的用眼习惯和环境因素外,还需要从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共同为青少年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