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 | 检查内容 | 检查目的 | 适用情况 | 检查频率建议 |
---|---|---|---|---|
视力检查 | 测量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视力参考标准,如3岁≥4.7,4 - 5岁≥4.8,6岁及以上≥4.9,戴镜视力中小学生应≥4.9 | 评估儿童视觉功能,检测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异常,以及弱视、斜视等问题;及时发现眼部疾患 | 所有儿童 | 学龄前儿童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学龄期儿童每年一次;一般要求3个月内未测视力的孩子,挂号后先测视力 |
眼球运动检查 | 让儿童跟随物体或光源移动 | 评估眼肌的协调性和力量,诊断是否存在眼球运动障碍 | 所有儿童 | 按需进行 |
眼底检查 | 使用眼底镜或者瞳孔放大剂观察视网膜、黄斑、视盘等眼底结构;查看视盘颜色大小边界形状,视网膜血管状况有无动脉硬化,黄斑部及中心凹光反射情况,视网膜有无出血渗出脱失等病变表现 | 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眼底病变;诊断眼病及发现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压高、肾病、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的眼部异常;对高度近视孩子提前检测眼底病理改变 | 所有儿童,尤其是高度近视孩子 | 建议定期检查,频率可遵医嘱 |
验光 | 包括电脑验光、综合验光、散瞳验光。电脑验光初步判断眼睛是否存在近视、远视及散光等屈光问题;散瞳验光排除调节影响,测得孩子真实的度数,消除假性近视成分;综合验光借助综合验光仪对屈光度进行精细调整 | 评估屈光异常,判断是否需要佩戴矫正视力的眼镜;确定被检者是否有远视储备;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 怀疑有屈光不正的儿童 | 按需进行 |
裂隙灯检查 | 通过放大镜观察眼睛的前段结构,如角膜、结膜、虹膜、晶状体等;详细检查孩子的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查看结膜、角膜、巩膜、虹膜、前房晶体及前部玻璃体等 | 发现前段病变;排除可能存在的眼睛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初步评估孩子的眼部情况 | 所有儿童 | 按需进行 |
眼轴测量 | 测量眼球的前后径长度,人类刚出生时约16 - 17mm,成年以后平均23 - 24mm | 衡量近视控制效果的客观标准,众多近视防控手段通过控制眼轴增长速度来控制近视进展;判断孩子是否会发展成近视有一定参考意义 | 关注近视防控的儿童 | 非每次眼科检查必须项目,可按需进行 |
眼压检查 | 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检查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正常眼压范围为10 - 21mmHg,双眼眼压差异≤5mmHg,24小时眼压波≤8mmHg | 排除有无青光眼;为散瞳验光提供数据支持,排查高眼压风险,确保散瞳安全 | 需进行散瞳的孩子;怀疑有青光眼的儿童 | 非儿童眼科常规项目,需进行散瞳的孩子常规检查 |
角膜曲率检查 | 测量角膜表面弯曲度 | 判断角膜形状是否正常,若角膜曲率太高,会导致光线聚集在视网膜前,引发近视 | 关注近视防控的儿童 | 按需进行 |
眼位检查 | 评估孩子的眼位情况 | 评估孩子是否存在斜视问题,对视力矫正及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 怀疑有斜视的儿童 | 按需进行 |
主觉验光 | 借助综合验光仪对屈光度进行精细调整,并与电脑验光结果进行比对验证 | 确保验光结果的准确性 | 需要验光的儿童 | 按需进行 |
角膜地形图检查 | 描绘角膜形态 | 辅助诊断圆锥角膜等角膜疾病,对于散光大于2.00D或角膜曲率屈光度≥47D的患者应常规进行 | 散光大于2.00D或角膜曲率屈光度≥47D的儿童 | 按需进行 |
眼球生物学测量 | 包括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 | 通过眼轴长度变化准确反映孩子近视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参数判断眼球发育是否正常 | 关注近视防控的儿童 | 按需进行 |
同视机双眼视觉功能检查 | 评估双眼视觉功能 | 用于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时评估双眼视觉情况 |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3 - 6岁儿童 |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时进行 |
遗传学检查 | 开展必要的遗传学检查,基因分析确定NFI和NFII突变类型 | 针对儿童眼睛疾病进行相关遗传学诊断 | 怀疑有遗传性眼病的儿童 | 按需进行 |
备注: 1. 不同医院的检查项目和流程可能会略有差异。 2. 对于孩子的检查,家长应提前做好心理建设,避免孩子产生抗拒心理,就诊时不要恐吓孩子,以免影响检查配合度。 3.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可对儿童眼球和眼部发育情况进行连续跟踪,与同龄儿童正常值对比,及时发现屈光异常并采取措施延缓近视发展。 4. 电脑验光操作简便、速度快,但孩子眼部调节能力强会产生偏差,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能直接作为配镜处方。 5. 散瞳验光分为快速与慢速两种,是诊断近视的金标准,也是评估远视及远视储备的必要手段。 6. 眼压检查会稍有不适,孩子敏感程度及配合程度不一,如非病情需要,在儿童眼科并非常规项目。 7. 眼轴检查对于孩子是否会发展成近视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并非每次眼科检查必须要做的项目。
术语解释: 1. 屈光不正: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 2.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 斜视: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4. 远视储备:是指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眼球还未完全发育,眼轴较短,表现为生理性远视,这部分远视度数就是远视储备。 5. 散瞳:是在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使之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的验光。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较强,验光时如果不散大瞳孔,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不能把调节性近视即所谓假性近视成分除去,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6.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及产生高度不规则散光的角膜病变,严重影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