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详情 |
---|---|
个人基本信息 | 何明光,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讲席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客座教授;曾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二级教授,墨尔本大学眼科学教授。 |
教育背景 | 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系;先后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分别获得MPH和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和中山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
学术兼职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防盲办副主任、中华眼科学会防盲学组副组长、青光眼学会(AIGS)青年顾问委员会委员、青光眼学会核心顾问委员会成员、亚太眼科学会副秘书长和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和流行病学学组组长、美国眼科学会地区顾问、美国海伦•凯勒防盲组织中国负责人,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眼科学报》副主编、美国眼科学会杂志《Ophthalmology》和SCI杂志《Molecular Vision》《PLOS ONE》编委,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副主编,2016年创办亚太远程眼科学会并担任创会主席。 |
工作经历 | 1993年留校于中山眼科中心工作;1997年开始全职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防盲办工作;从事眼科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近二十年。 |
研究领域 | 长期从事眼科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专注农村和社区的基层防盲治盲以及眼科流行病学研究;在青光眼的发病机理研究,瞄准华人高发的眼病闭角型青光眼,在华人发病特征、患病率、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等作出重要贡献。 |
擅长疾病 | 各种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治疗;对青光眼,儿童屈光不正和白内障的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还涉及白内障、屈光不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睑板腺囊肿、小睑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晶状体脱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翼状胬肉等疾病。 |
学术成果 |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06年作为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英国外国学者奖励;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2023年入选世界具影响力眼科人物100强;研究成果多次以论著方式发表在Lancet、JAMA等期刊;1997年参与组织美国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 NEI/NIH)与中山眼科中心合作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2篇论文发表在美国眼科杂志Ophthalmology,其中反映眼病患病率和白内障手术情况的文章,为世界卫生组织引用,引起狮子会重视,狮子会为“视觉”项目投入3000多万美元;2025年3月13日,团队研究成果以题为《激光虹膜周切术预防房角关闭: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论文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是迄今为止我国眼科界篇在《柳叶刀》发表的原创性长文论著,何明光教授和英国伦敦大学Paul Foster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
患者就诊建议 | 患者需具备一定医学知识和背景,了解眼科疾病基本情况、自身病情具体表现和相关医学术语、眼科手术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选择对患者负责、细致入微,具备充足经验和技术的医生。 |
飞蚊症严重症状 | 眼前黑影增多、黑影飘动速度加快、视力下降、闪光感增强、视野缺损、视物变形,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尽快就医。 |
会议信息 | 2025年5月21 - 23日,届中国南方医学人工智能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成立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次医学人工智能学术会议暨智慧健康创新论坛在广州举办,由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同举办,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指导下,获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主题为“湾区智慧医疗 服务健康中国”。 |
科室信息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有医生22人,联系地址为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54号,部分医生出诊时间可查询;胡堃擅长眼科常见病,如近视、远视、白内障等;蒋招信擅长治疗屈光不正、白内障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 |
AI技术应用 | 在眼科临床实践中,型AI技术可将传统的有创成像技术(如FFA)转化为更为安全、患者体验更优的无创成像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拓宽对眼底微血管病变的洞察力,未来随着算法迭代和大数据积累,有望为眼科医师提供更精准诊断工具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
术语解释:
- MPH: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是为适应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而设置的专业学位。
- 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是将能产生荧光效应的染料快速注入血管,同时应用加有滤色片的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照相。它可以清晰地显示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和血液循环的情况,是诊断眼底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其特点是眼压升高时房角始终是开放的,但小梁网的房水引流功能下降,导致眼内压升高,逐渐损害视神经,终可能导致失明。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也是青光眼的一种常见类型,由于眼球前段较小,前房浅,房角狭窄,当瞳孔扩大等因素诱发时,周边虹膜堵塞房角,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剧升高,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
- 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又称霰粒肿,它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 小睑裂:是一种先天性眼睑异常,主要表现为睑裂的水平径及上下径较正常明显变小,常合并有上睑下垂、逆向内眦赘皮等其他眼部畸形。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通常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脉络膜液通过受损的屏障进入视网膜下,引起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变色等。
- 晶状体脱位:正常情况下,晶状体由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由于先天性、外伤或某些疾病等原因,可使晶状体的悬韧带部分或全部断裂,导致晶状体位置改变,称为晶状体脱位。
- 翼状胬肉: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球结膜下的、三角形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通常是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多见于户外劳动者,如渔民、农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