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成因众多,包括遗传、过度用眼、用眼不科学以及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等。近视会导致眼球的前后径增长,视网膜距离晶状体变远,使得来自远处的平行光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类似于一个凸透镜,近视则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疲劳导致晶状体变形,使得眼球前后距离超过正常长度。
目前针对近视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激光手术,如准分子、全激光飞秒等,适合成年人;另一种是角膜塑形镜,如美国威尔玛、阿尔法等,适合青少年。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动物肝脏、蛋类、胡萝卜等,有一种说法是食用鱼或动物的眼睛与木耳一起炖可以预防近视。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不要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看书或工作,多进行远眺以缓解视力疲劳,并多进行户外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可以锻炼睫状肌。
本人在眼镜行业已有十年经验,从零售商到小批发商也有五年历程。近期见到有人在网上夸大宣传甚至欺骗消费者,因此想站出来揭示一些真相。
眼镜批发行业主要包括眼镜片、眼镜框、隐形眼镜片和隐形眼镜药水四大类。
首先谈谈隐形眼镜药水,其生产成本中包装的价格占据大部分,药水本身的成本可能并不高。品牌一旦树立,长期收益可观。产品的价格会随着时间逐渐下滑,此时厂家会选择停产更换包装或更改产品批次以重新定价。在利润分配方面,厂商占比较大,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相对较低。不同品牌的隐形药水基本配方相似,即使高价购买的产品与低价产品本质上差别不大。市面上所谓的全功能免揉搓护理液功能有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免揉搓。大部分隐形眼镜药水达不到真正的免揉搓标准。某些品牌的药水保湿性不错,但国产货与进口产品在包装和执行标准上存在差异。美国爱尔康的药水杀菌能力强,但使用起来可能会使眼睛感到干燥。视康的双氧水虽然理论上能杀死全部真菌和细菌,但使用成本较高且麻烦。卫康的产品价格适中,质量稳定。由于药品进口限制,买到真正进口产品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不要轻信瓶子上印制的产地信息。舒适液(人工泪液)的功能和成分基本一致,除全能产品外无太大差异。
关于渐进镜片,国产的通常价格大约在60元左右,大品牌的可能会稍贵一些。至于变色树脂片,其价格大约在70元左右,如果大量购买,价格还可以更低。对于染色片,不加膜的为7元,加膜的则为18元。
对于散光镜片,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额外付费。对于200度以上的散光,镜片价格会增加5元;对于800度以上的散光,费用也会相应增加。如果镜片度数超过1000度,费用会更高。定做镜片可能会相对更贵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防UV400的树脂片存在质量问题。这些镜片可能添加了荧光粉,表面上看似能阻挡紫外线,但实际上会影响视力。特别是在晚上遇到强光时,可能会使视线模糊。我们同一个批发市场的一位女老板就曾因此发生过车祸。树脂镜片本身并不吸收紫外线,因此需要加膜才能防紫外线。但目前还没有真正能够完全阻挡紫外线的镜片问世。所谓的防辐射镜片其实效果有限,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商家的宣传噱头。
无论商家宣传的是什么材质,如钻晶、碳晶等,由于树脂镜片天然较软,其功能并不会像宣传的那么好。很多大品牌也是如此,他们把原料运到中国加工后再出口。所有的树脂镜片在出厂时都会经过检测,但很多都被分销到不同市场并贴上不同的标签。比如你在A店买的万新片可能是蓝沙商标,而在B店可能打着阿萨帝商标。
关于镜片上的标识,其实很多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设备制作出来。例如,使用电解液产生电荷击穿镜片膜层来制作标识。这个设备成本低廉,几乎每个批发商都有。现在大一些的零售商都明白这一点,他们自己有打标器,再配上一些包装袋,进行宣传。
眼镜片有好有坏,如果你预算充足,购买蔡司片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的蔡司玻璃片。但要注意,一定要确保送到德国加工,因为在国内有很高的风险被换片。眼镜的舒适度不仅取决于镜片的质量,更取决于验光师的水平以及制镜师的技能。一个合格的验光师需要的不仅是学历,更重要的是经验积累。
目前眼镜行业存在一些不透明的地方,例如电脑验光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制镜工艺的差异。绝大多数的近视者可能一生都无法准确知道自己的真实视力情况。同样一副镜片、同样的验光结果,由不同的制镜师制作,效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在选择眼镜店时,除了价格,还要考虑其制作工艺和验光师的水平。
说到眼镜框,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制作起来还是需要一些工具的。眼镜框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的丹阳地区以及部分厂家在广州附近。无论品牌如何宣传自己是品牌或是上海品牌,很多都是在当地注册后在这些地方委托加工或贴牌销售。眼镜框的材质分为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现在大多使用蒙纳尔合金制作镜框,这种合金是铜镍合金,不易生锈。但中国人可能会有偷工减料的问题,长期佩戴可能导致镜架上的重金属对面部皮肤甚至全身血液构成威胁。在选择眼镜框时也要慎重考虑其材质和质量问题。你是否了解过钛的奥秘?
钛的提炼技术极其高超,全球仅有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具备近乎提纯钛的能力。真正的高纯度钛价格不菲。我国虽有一处较大的钛矿,即宝鸡的钛矿,但我国主要能提炼出的是海棉钛。市面上所称的纯钛框,除了部分真正进口或价格的产品外,很可能存在假货。
那么,不纯的钛中会含有哪些杂质呢?令人惊讶的是,其中甚至包括放射性元素钍和钽。尽管含量微小,但长期近距离接触头部,其辐射影响可能比铅还要严重。
既然钛和铜都不尽如人意,那么我们来看看新材料:铝合金和不锈钢。
铝镁合金其实质是铝合金。其优点是轻便,不易腐蚀。铝却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锈钢有其优点,但同样的问题是,你使用的不锈钢是食品级还是工业级?佩戴不锈钢框的朋友们,你们真的确定你们的产品是进口的日本不锈钢吗?工业不锈钢中的杂质及放射性元素含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即使材料再优质,经过喷漆、烤漆处理后,漆层对皮肤及肌体的长期渗透也可能造成伤害。我郑重建议大家,镜腿应尽量避免选用金属材质。
那么,镜腿用塑料材质(所谓的板材)如何呢?虽然理论上塑料可以做到无毒,但我不敢确定你使用的产品是否真的无毒。
从环保和健康的角度看,使用竹子或檀木制作的镜腿可能更佳。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汗水的浸渍,它们容易变色甚至开裂。
市面上还出现了用小牛皮或三文鱼皮包裹的镜腿。虽然看起来,但不吸汗、热且滑,体验感并不理想。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我有钱,我用玳瑁。”但请别忘了,这种南海海龟已濒临灭绝,是二级保护动物。如果商家声称这是真的,你可以举报其非法猎捕和贩卖保护野生动物。
市场上还有铂金和包金制品。它们虽然显得豪华,但沉甸甸的重量和价格远超价值的消费让人感到不值得。
那么,是否真的没有一种既便宜、轻便、坚韧、不易损坏又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镜腿材料呢?事实上,我们无法同时得到所有这些优点。消费者只能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总体而言,板材框主要分为轻质塑胶注塑成型和硬质塑料板切割成型两大类。前者批发价格大约在3至10元之间,后者则约为15至50元不等。金属蒙纳尔合金框和不锈钢镜架的价格也各不相同。纯钛镜框的价格在60至150元不等,而玳瑁镜框的价格则在300至800元之间。这些价格会因品牌、产地、款式和重量等因素有所不同,但基本生产成本大致如此。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某个品牌的产品能卖到几千元?原因很简单,就像同一个厂生产的运动鞋,贴上某个标志和没有贴标志的价格能相差十倍一样。你是否愿意为这十倍的价格付出更多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与其他人无关。
品牌产品确实有其优势,比如引领潮流和独特设计。它们的设计样式先于其他品牌进入市场,使得其他工厂不能立即仿制。这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品牌产品独特的地位。但这也像是在服装市场中的情形一样复杂且难以评判。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配眼镜时千万别花超过200元的大价钱,否则就真的只是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