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类型 | 具体制度 | 制度内容 |
---|---|---|
眼科门诊管理制度 | 检查规范 | 严格制定和执行眼科门诊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必查的视力等检查项目不能马虎,门诊医师要细心、耐心 |
暗室及设备管理 | 管理好门诊暗室和暗室内的各种专用设备,保持设备完好,严格无菌操作 | |
患者就诊流程 | 建立患者就诊流程,包括患者预约挂号、诊疗流程、检查流程、交费流程等,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 |
眼科病房管理制度 | 生活与心理护理 | 帮助病人做好日常生活和卫生护理等内容;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建立乐观情绪,克服悲观情绪甚至精神崩溃状况 |
手术室管理 | 做好眼科病人手术前的准备,严格执行手术过程中的特殊要求,做好手术后的专科处理;对眼球摘除手术,必须使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在手术前谈话记录单上签字后方可执行 | |
治疗室管理 | 严格眼科治疗室的管理,一丝不苟地执行操作常规,严格执行无菌消毒管理,尤其对剧毒眼药管理必须认真查对,防止差错事故,各种常用器械设备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持完好 | |
医护人员排班与值班 | 制定医护人员排班与值班制度,确保医疗工作的连续性 | |
眼科急诊管理制度 | 应急状态 | 眼科值班医师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 |
抢救配备 | 配备好一切抢救用具和药品,避免延误治疗 | |
技术训练与支援 | 眼科医师要加强急诊抢救技术的训练,提高技术水平;病房医师要密切配合,一旦急诊呼唤时能随时支援应诊 | |
科室组织管理制度 | 组织架构 | 设主任一名,负责眼科的整体工作;设副主任若干名,协助主任开展工作;设护士长一名,负责眼科的护理工作;设专业技术人员若干名,负责眼科的诊疗工作;还可设科室秘书,负责科室文件、资料的管理和整理,协助领导安排会议和行政工作 |
工作职责 | 主任负责组织实施眼科工作计划,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医疗安全;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负责诊疗工作,指导下级医师;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确保医疗安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诊疗工作,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科室秘书负责文件资料管理和行政协助工作 | |
工作流程 | 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明确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分工,包括门诊排班、手术安排、患者病历管理等工作流程规定 | |
信息化建设 | 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医生站、护士站、检验检查和医疗设备等信息化管理,建立患者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实现患者病历的电子化 | |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 质量监控与评估 | 建立医疗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医疗事故管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等制度 |
差错与事故处理 | 制定医疗差错与事故处理程序,及时处理医疗过程中的问题 | |
培训与考核 | 制定定期培训与考核计划,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 |
药品与器械管理制度 | 采购与库存管理 | 建立药品采购与库存管理制度,以及医疗器械采购与报废制度 |
使用管理 | 严格药品与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合理使用 | |
设备维护 | 加强眼科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 |
患者管理制度 | 预约与就诊指南 | 为患者提供预约与就诊指南,方便患者就医 |
医患沟通 | 医护人员掌握沟通技巧,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 |
满意度调查与反馈 |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 | |
感染控制与防护制度 | 感染管理规范 | 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
防护用品管理 | 配备与使用规定防护用品,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 |
疫情防控措施 | 制定疫情防控与应对措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
科研与教学管理制度 | 科研项目管理 | 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推动科研工作开展 |
学术交流与合作 | 组织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提升 | |
医学教育与培训 | 制定医学教育与培训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 |
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制度 | 行政事务处理 | 明确科室行政事务处理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
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 | 建立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制度,合理使用资金 | |
后勤支持与服务 | 提供后勤支持与服务,保障科室正常运转 | |
其他通用制度 | 首诊负责制度 | 首诊医师对患者的诊疗负责到底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规定各级医师查房的要求和职责 | |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 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体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
备注:以上表格涵盖了眼科医院科室多方面的上墙制度,不同医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和补充。
术语解释: - 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 -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医院内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通过报告和处理这些事件,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 医疗差错与事故处理程序:当医疗过程中出现差错或事故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以减少损失和影响。 - 感染控制:是指针对各种感染性疾病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 首诊负责制度:患者就诊的科室和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抢救等医疗服务承担主要责任。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院内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三级医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查房,了解患者病情,指导治疗。 -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对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