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眼镜片的信息引起了我的关注。据说现在市面上有两款德国生产的玻璃镜片,其中一家罗顿斯德生产的镜片透明,另一家蔡司生产的镜片带有十的颜色。如果您度数较高且年龄较大,建议选择蔡司的镜片;如果您年龄较轻,罗顿斯德的镜片可能更适合您。时间大约需要三十天,价格方面,蔡司镜片大约在6000元左右,罗顿斯德镜片约4000元左右。
关于眼镜片,有玻璃和树脂两种材质。普通白玻璃镜片批发价格大约在每付1元左右,加膜的镜片价格在5元左右。由于产量减少,部分玻璃镜片价格略有上涨,但仍在15元以内。玻璃镜片如1.90折射率的价格仍然较高,但国产的较少,大多是进口的。
对于普通白树脂镜片,批发价格大约在4元左右,加膜的1.56超薄树脂镜片价格在7至15元之间。非球面镜片价格在10元至25元左右,部分品牌价格可能稍高。镜片的价格与所加的膜层(如绿膜、蓝膜、黄膜)关系不大,个别商家可能会利用膜层做些宣传,提高售价。
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镜片,例如渐进片、变色树脂片、染色片等。这些镜片的定价因品牌、功能等因素而异。在选择镜片时,需要注意真伪辨别,因为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树脂镜片本身并不吸收紫外线,因此必须加膜才能防紫外线。目前还没有真正能够完全阻挡紫外线的镜片问世。所谓的防辐射镜片其实效果并不明显,很容易受到欺骗。
同样一副镜片,同样的验光结果,交由不同的制镜师和工具制作,终效果大相径庭。当前大型眼镜店多采用全自动机器制作,采用免模技术,一体成型,其制作精度基本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而大多数中档店铺则倾向于使用手工模板的全自动机器,其中日本产的制作工具相对可靠,国产的则可能存在跑轴、左右不对称的问题,制作出的镜片质量难以保证。至于那些仍采用手工轮、钳子制作镜片的小店,其准确性更是难以。虽然有些人对小店制作的眼镜满意,但这只是个例,不能代表整体。
值得一提的是,人眼是人体调节力强的器官,适应力强,但长期佩戴不适合的眼镜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大店的产品贵有其道理,追求精准度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若想要精准度特别高,特别是针对有散光的人群,建议选择半框拉丝的镜子,因为一体成型能确保精度。
接下来谈谈眼镜框。眼镜框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需要一些钳工工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眼镜框的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尤其是丹阳地区,部分厂家位于广州附近。无论品牌如何宣传自己的背景或上海制造,很多都是在当地注册,在上述地区委托加工或贴牌生产。
千万不要盲目进行眼部手术,尤其是眼睛激光手术。我曾亲身经历过,虽然手术后的前两年视力感觉良好,但随后便出现了视力反弹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手术后眼睛极度干涩,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和电脑仅两小时,眼睛就难以承受。如今我经常感到眼睛肿胀,对此我深感后悔。
尽管激光手术是在角膜上进行的一种安全手术,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受。例如,近视超过1000度或散光600度的人群就不适宜手术。手术还受到角膜厚度的限制,近视度数必须稳定两年左右。对于18岁以下的人群,由于眼轴仍在发育阶段,因此也不推荐通过激光手术来矫正视力。
部分人在接受激光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如干眼症、迎风泪、眩光以及视力回退等。尤其要注意的是,角膜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受到损伤,无法修复。一般建议大家慎重考虑激光手术。
许多人更愿意选择佩戴眼镜。常见的镜片材料包括水晶、无机玻璃和树脂。尽管有人说天然水晶镜片具有养目之功效,但这其实是一种误导。水晶镜片的紫外线和红外线透过率高,而且其密度不均匀,存在杂质、气泡和条纹,可能会影响视力。
无机玻璃镜片是我们平时较为常见的镜片,其优点包括耐划伤,以及在度数较高时能够制作得更薄。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重量较重,佩戴起来不够舒适。
现在的新型树脂材料具有更高的折射率,可以制作出更薄的镜片,同时视野也更加开阔。与传统的PMMA或PA材料太阳镜片不同,新型树脂镜片具备防紫外线功能。相比之下,玻璃镜片虽然不怕划伤,但重量比树脂镜片重得多,容易碎裂,对于初次戴眼镜的人来说可能会不适应。
虽然玻璃镜片具有一些优点,如不怕划伤,但在性能上不如树脂镜片,易碎且重量较重。树脂镜片越来越受欢迎,成为市场上的主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