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眼镜产品市场持续扩大,其中镜片作为核心功能属性,其市场规模亦随之增长。国内镜片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未来市场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消费者对眼镜功能性需求的不断提升及更换频率的增加,眼镜市场仍具有较大潜力。中国眼镜镜片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品牌建设及产业链协同仍需加强。
国内镜片市场概况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镜片作为其核心功能载体,市场亦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据统计,全国眼镜镜片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消费者对眼镜功能性需求的升级以及更换眼镜频率的增加。
当前,国内镜片市场呈现出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头部企业销售额占比较高。在销售量上,虽然分布较为分散,但头部企业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镜片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头部品牌将迎来崛起良机。
眼镜镜片的定义与功能
镜片是眼镜功能属性的核心载体,融合了数学、光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它对于矫正视力、调节光量以及保护眼睛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镜片的技术含量和品质主要表现在材料、光学设计和膜层三个方面。
从功能性上,镜片可分为日常普通镜片和功能性镜片;从设计上则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等。而从材质上,镜片经历了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演变,其中树脂镜片因其轻便、安全、易加工等优势成为常用的镜片。
眼镜镜片的生产及销售路径
镜片的生产流程严格且复杂,包括原料准备、加工、检验等多个环节。销售模式则以直销和经销为主,其中直销指生产企业直接销售给下游企业或终端消费者,而经销则是通过区域经销商进行销售。
中国眼镜受众群体及市场需求
我国眼镜受众群体规模庞大,近视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呈现低龄化发展。随着消费者视光保护意识的增强,功能性眼镜产品的需求不断升级。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更换眼镜的周期呈现缩短趋势,对眼镜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和差异化。
中国眼镜镜片行业产业链及产业图谱
镜片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中游的镜片生产厂商以及下游的代理商、零售商等。其中,上游厂商向中游提供生产原料和设备,并向下游提供验配设备等技术支持。中游厂商负责镜片的加工生产和研发设计等工作,为下游销售渠道提供支持。下游零售商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提供专业服务。
中国眼镜镜片行业区域特点及品牌建设
国内眼镜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产销量不高,行业竞争激烈。为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抗风险能力,企业逐步聚集形成眼镜产业集群。目前镜片品牌力不强,尤其是本土厂商的品牌建设仍需加强。国内厂商需注重树立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本土镜片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传统商业模式下零售端的重要性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零售端的验配服务是镜片价值实现的关键。消费者购买眼镜时,需要经过专业的验光服务,选择适合的镜片与镜架,经过定配加工后才成为可佩戴的眼镜。零售商需要提供专业的验光、配镜、装配、试戴体验等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国眼镜市场仍具有较大潜力,镜片作为其核心功能载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镜片生产企业需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优化销售模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以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镜片行业的商业模式目前仍处在相对传统的状态。生产商大多通过企业销售部门或经销商将镜片产品销售给眼镜零售商、电商平台或商户,再由这些渠道提供给终消费者C端。随着线上销售的快速发展,眼镜产品的售价因店面、人力等成本降低而明显低于实体店,对部分眼镜产品如隐形眼镜和太阳眼镜的线下销售产生了较大冲击。
尽管如此,对于视力矫正和功能性镜片而言,其销售仍受技术限制。因为验光、调校、加工与试戴服务必须由线下实体门店提供,所以线上销售对这部分产品的冲击并不显著。镜片产品的形态相似,外观差异小,消费者往往难以在购买时准确判断镜片是否适合自己的需求。这时,零售店提供的验配与调校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是镜片价值实现的基本保障,也是线下零售商目前无法被线上渠道替代的原因之一。
在数字化时代,眼镜及镜片行业的零售端“连接”价值愈发凸显。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窗口,零售端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具备建立用户眼部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条件。这不仅可以指导上游厂商的研发、设计、生产、供货等行为,还可以连接医疗、制药乃至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引入新技术、拓展新业务,使用户在零售端得到更优质、更全面的专业服务。
关于中国眼镜市场的情况,以镜片和光学镜架为主力产品,其市场规模在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900亿元。其中,镜片与光学镜架是眼镜市场的核心产品,占总体规模的比重较大。从竞争格局来看,品牌如依视路、卡尔蔡司等在国内市场占据优势,但以万新光学和明月镜片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也在中端市场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中国眼镜镜片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消费者对功能性镜片的认知度和需求日益增长,这为头部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但中小镜片厂商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镜片市场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眼镜行业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其是暴利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对于生产端而言,虽然国内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大的企业较少,导致行业整体运作不规范,竞争水平低且无序。这使得许多生产商在运营中面临较大的资金和存货压力。对于零售端来说,尽管部分连锁企业能提供专业服务,但仍有不少零售门店未能完全发挥其核心价值,无法为所有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零售端在视光知识普及方面的宣传仍远远不足。
中国眼镜行业发展建议
关于“暴利”的伪命题,眼镜零售行业应当更注重展现其线下服务价值。眼镜行业长期以来被误解为“暴利”,而事实上行业的利润并没有偏离合理区间。对于消费者而言,眼镜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研发设计、营销销售等多个环节,成本远不止原材料成本。眼镜零售商应该通过专业的服务流程,如“筛-验-荐-配-校-维”,来全面展现线下的服务价值,以此消除消费者的误解,逐渐摆脱“暴利”的标签。
对于生产端来说,应推动行业运作方式升级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眼镜市场需要与市场接轨,完善缺失的技术指标和行业标准。生产端企业应承担更多市场责任,通过向下游零售商提供更多的专业设备、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实力较弱的零售商提高服务专业性,加快销售速度和产品周转。
在营销方面,眼镜零售端需要开拓创新的方式和渠道。近年来新媒体网络营销的兴起为眼镜零售带来了新的机会。与此眼镜零售端应把握时机,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工具开展营销活动。除此之外,提升专业服务水准也是关键。眼镜零售商应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加强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加强知识传授与人员培训,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适合自己的眼镜。
中国眼镜镜片行业的发展趋势方面,生产结构正在向功能性镜片转移。随着消费者对眼健康的重视度提升,镜片生产商开始挖掘新的功能性消费需求,拓展产品品类。功能性镜片是指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特性的镜片,适用于更多人群,技术含量和产品价值更高。目前市场普及度较高的功能性镜片类型包括近视防控、有害光防护等。
市场整合进一步深化,国内头部品牌将迎来崛起机会。国内镜片市场中,头部集团已经占据近八成的销售额。随着消费者对功能性镜片的认知度提升,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镜片厂商将面临挑战。而国内企业在产品性价比及产能销量上已占明显优势,未来数年将迎来崛起良机。
在业务模式上,眼镜零售商开始转型为视光中心或眼科诊所。为解决消费低频、消费者信任度缺失等问题,眼镜零售商开始拓展业务范畴、创新商业模式,向视光中心和眼科诊所等转型。视光中心和眼科诊所能够为客户提供医学验光配镜、双眼视功能检查等服务,是眼镜店和眼科医院之间的新业态。现阶段国内大量的中小眼镜店还缺少转型的能力与资金。随着消费者对眼睛健康的重视度提升,未来数年视光中心或眼科诊所将成为眼镜店转型的主要方向。
关于眼镜健康和视力保护的建议,消费者应重视眼睛的保养和定期检查。长时间看书、使用电子产品等都会对眼睛造成负担。当眼睛感到酸涩时应该让眼睛休息。选择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手术也是保护眼睛的重要方式。对于温州地区的居民而言,温州眼视光医院是,该医院在近视手术领域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专业经验。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