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群的平均患病率相比,低风险意味着个体患病的可能性较低。这是一种理想的结果,但仍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关于健康检测的数值,其高低与母亲体内的胎儿游离DNA含量有关,只要数值未超过临界值,就表示没有异常。简单来说,只要结果一栏标注为“未见明显异常”,那么就是好消息。
对于小儿近视问题,它是一种屈光不正的表现形式,尤其多见于儿童时期。近视指的是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未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的一种状态。小儿近视的发病具有调节异常、进展性及易受多因素干扰的特点。
眼科专家提醒我们,近视不仅仅是戴眼镜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可能损害视力的慢性眼病。那么,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戴框架眼镜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的形象印象,比如被误解为内向、深沉或不爱运动。眼睛和牙齿是我们形象的印象。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说,保持孩子的眼睛不近视和牙齿整齐洁白应该是重要的目标。
近视会影响生活质量。比如,频繁找眼镜的麻烦、运动中的不便、眼外伤的风险等。特别是当从寒冷的户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的雾气可能会影响视力。选择职业时也可能因近视受限,因为精细视觉和立体视觉可能受到影响。
近视的并发症是昂贵的。近视是不可逆的,只能矫正不能治愈。一部分高度近视者还可能面临各种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这些都需要花费高昂的治疗费用。
那么,如何科学预防儿童近视呢?家长们需要了解0-6岁儿童的视力发育规律。孩子的眼睛是逐渐发育的,视力也是逐渐发育的。定期带孩子进行验光检查,关注远视度数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了解验光单上的信息也是必要的。对于婴幼儿来说,散光和远视是常见的,但度数的大小与年龄有关,需要适时进行矫正。
特别提醒家长们,3-6岁是预防儿童近视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眼轴发育速度快,因此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父母近视的孩子,几乎很难完全避免近视的遗传影响。但仍然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尽量减缓孩子的近视进展。
关于一些常见的预防近视方法,如眼保健操和针灸等,其效果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我们需要依靠更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儿童近视的发展。
保护孩子视力健康是每个家长的重要任务。通过了解儿童视力发育规律、定期进行验光检查、科学预防近视等方法,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视力健康环境。根据台湾的临床研究结果,针灸对于减缓近视孩子眼轴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且孩子们在接受针灸时的疼痛感较为明显。家长们不必寄希望于针灸来改善孩子的近视状况,可以将这部分费用省下来用于其他更有益的方面。
近距离阅读、写作以及使用电子屏幕会不会导致近视呢?现有的meta分析研究并未证实近距离用眼会引发儿童近视的早发或加深。对于每天已有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的孩子们来说,无需过度担忧阅读、观看电子屏幕及近距离用眼的不良影响。
关于儿童观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建议,参考美国儿科学会的意见,建议2岁以下儿童完全避免接触屏幕,推荐进行亲子阅读活动。2岁以上儿童每天观看时间应限制在一小时以内,并每15分钟休息一次。电视节目可以作为孩子与同龄伙伴的共同话题。在选择节目时,除了同龄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外,还可以考虑迪斯尼动画、大自然和动物世界等节目,但应避免暴力、恐怖、相亲及家长里短的节目。可以将电视节目延伸至相关主题的故事书和科普书阅读。
户外活动对于预防近视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但并不能阻止近视的进展。对于已经出现近视症状的孩子,家长应及时为其佩戴角膜塑形镜或使用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
室内运动对于近视并无直接的防护作用,这主要源于室内光线亮度不足。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近视研究科学家们指出,为达到预防近视的效果,每天需在光照强度达到一万lux的环境下活动三小时。这样的光照强度相当于在夏季正午树荫下戴上太阳镜后的光线亮度。在多云天气下,光照强度往往无法达到一万lux,即使在照明条件良好的室内办公室或教室中,其光照强度也仅在500lux左右,与户外环境相差甚远。
若孩子在6岁前就出现近视症状,特别是早产儿或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建议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新加坡的一项儿童近视控制研究显示,使用万分之一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在五年内对控制儿童近视的效果,且副作用小。眼科医生建议,使用此滴眼液至少两年,直至孩子每年近视度数增长小于25度方可停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科学监控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坐视孩子过早出现近视问题,也不能仅仅为近视儿童配戴一副框架眼镜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注重早预防、早抑制的策略。从小开始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以预防近视的发生。一旦发生近视,应在6岁前使用阿托品滴眼液,6岁后则可使用角膜塑形镜。这样不仅能减少孩子成年后的近视度数,还能节省医疗费用并减少烦恼。
从遗传角度看孩子的近视问题,有研究表明我国高度近视的发生可能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虽然这一观点尚待证实,但至少说明孩子的近视与双亲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生活习惯的迁移也可能影响孩子的视力习惯。例如,父母经常进行的活动如阅读、电脑操作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视力状况。尽管这些习惯看似具有遗传性,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遗传因素所致。
环境因素也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中,近视眼的发病率较高。在青少年学生中,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近视眼的患病率明显上升。这表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关系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强且眼球壁伸展性大。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能导致眼内压升高和睫状肌痉挛等问题出现一时性视力减退的现象。虽然休息或使用睫状肌松弛剂后视力可能恢复但在长期机械性压迫下巩膜组织逐渐延伸导致眼轴拉长近视程度加深且无法缓解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不注意视觉卫生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因此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