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双眼视野状况?眼科医院检查攻略大揭秘!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久不愈i 上传提供
发布:
149 评论
项目 |
详情 |
视野基本概念 |
视野是眼睛正视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大小,是重要的视觉质量指标。正常视野有两个含义:一是视野达到一定范围;二是视野范围内各部分光敏感度正常,除与视盘及大血管对应的生理盲点外,其余各点光敏感度应在正常范围。中心视野指距注视点30°以内所能见到的范围,周边视野指距注视点30°以外所能见到的范围。在中心视野中,固视点颞侧15.5°水平线下方1.5°处有一竖椭圆形生理盲点,垂直径为7.5±2°,横径为5.5±2°,此处仅有神经纤维,无视细胞,属生理性暗点。视野中除生理盲点以外的任何暗点均是病理性暗点。 |
视野检查分类及要求 |
视野检查分为动态视野和静态视野,检查需在暗室进行,需自然瞳孔及近一个月的验光结果才能进行。根据检查者矫正视力,0.1以下做动态视野,是由相同大小的视标,从不同的方向从周边向中心移动,记录检查者刚能感受到光刺激的出现和消失,将这些敏感度相同的点连成一视标检查的等视线,正常单眼视野范围是:上方60°,下方75°,鼻侧60°,颞侧100°。检查者矫正视力0.1以上做静态视野,检查过程中眼睛要一直盯着前方橘黄色的固视灯,用余光感觉周围有亮点闪一下就按一下手中按钮,可以稍微眨眼,但不能转动眼睛。 |
视野缺损及常见异常视野表现 |
视力好也可能出现视野缺损,只能看到一侧甚至正前方的范围。部分人群看东西清晰度无影响,但眼前有黑影,需进行视野检查看是否有视野缺损。不同的视野改变往往提示各种不同的眼部疾病:
- 中心暗点:位于中央固视区的相对性或性暗点,同时伴有中心视力的减退,多见于黄斑区的疾病。
- 生理盲点扩大:生理盲点的纵径大于9.5°,横径大于7.5 °,一般为各方向均匀扩大,有时仅向上下方作翼状突出,可见于视乳头水肿、视神经炎、青光眼等。
- 哑铃状暗点:位于中央固视区的暗点,与生理盲点相连接呈哑铃状,多见于青光眼的视野损害,也可见于烟或酒中毒病人的视野改变。
|
眼科医院检查眼睛流程 |
- 挂号:患者需先在医院前台或自助机上进行挂号,选择就诊科室,并获取就诊号码,一般需提供身份证明和医保卡等相关证件。
- 初步检查:
- 视力测试:使用标准视力表检测远近视力,通过不同距离的字母或图案评估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 眼压测量: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接触式眼压计检测眼球内压力,筛查青光眼风险。
- 角膜曲率测量:利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弧度,以判断是否存在散光等问题。
- 主观验光:通过自动验光仪初步测量屈光度数,为后续的验光做准备。
- 详细检查:
- 裂隙灯检查:借助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睑、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等部分,发现炎症、病变及其他异常。
-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观察视网膜、视神经及血管情况,检测有无出血、黄斑病变等眼底疾病。
|
其他眼科检查项目 |
- 对比检查法(面对面检查法):患者背光与检查者相对而坐,距离0.5m(约为一臂距离)。遮盖患者左眼,嘱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同时检查者闭合右眼,在患者和检查者间等距离处伸出一手指,由周边向中心移动,探测视野范围,直至完成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共八个方向为止,并与检查者之正常视野互相对比,可得出初步视野。
- BCC检查:调节反响,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综合验光仪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º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 º),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若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若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调节反响量为零。
- NRA检查: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
- 复视检查: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左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右边,为交叉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
- 面对面视野粗测法其他方式:
- 光投射法(Light projection):遮盖对侧眼,四个象限轮流查开、关光源,让患者回答是否亮灯,用于视功能极差的患者。
- 手识别法(Hand identification):鼻或颞侧缺损看不到左或右手上或下侧缺损看不到双手指或掌。
- 数手指法(Finger - counting):四个象限轮流查1米、45°、1:30、4:30、7:30、10:30,若看不见可逐渐移近,粗略动态视野。
- 探针法(Testing with a neurological pin):动态视野,两人相对,互看鼻子,探针置于两人中间,由远及近,遮盖对侧眼。
- 红色饱和度对比法(Red desaturation): -
|
术语解释:
- 动态视野检查:指用同一刺激强度的视标从周边不可见区向可见区移动,不可见区与可见区的分界点为该视标的阈值,连接阈值成连线即称等视线。
- 静态视野检查:指视标位置暂时不动,逐渐增加视标刺激强度,测量被检眼视野中某一点不可见光强度与可见光强度。
- 调节滞后:在BCC检查中,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时的调节状态,需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调节滞后量。
- 调节超前:在BCC检查中,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时的调节状态,需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调节超前量。
- 负相对调节(NRA):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
- 交叉性复视: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左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右边的复视情况,提示外隐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