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基本信息 | 详细内容 |
---|---|
医院名称 |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
医院曾用名 |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 |
成立时间 | 1994年11月 |
更名时间 | 200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医院随之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
等级评定 | 2012年9月,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 |
医院性质 | 医保定点医院,隶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是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医院之一 |
首任院长 | 高健生 |
现任院长 | 温艳东 |
占地面积 | 3.35万平方米 |
职工情况 | 截至2022年8月,有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职称42人;现有职工648人,高级职称10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88人,拥有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等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医大师1人,首都国医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硕博导师33人,现有研究生导师35人 |
科室设置 | 门诊共设有32个科室,住院部设有10个病区;现有33个临床科室和15个医技科室 |
床位情况 | 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435张 |
业务量 | 年手术量数万例,其中眼科年门诊量14万余人次,手术量一万余台次 |
重点专科 | 重点病种4个,重点专科1个,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北京市重点专科3个;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2个(内分泌科、治未病科),北京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脑肿瘤科),北京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3个(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妇产科) |
特色及地位 |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创眼科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统一的诊疗模式;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眼科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区域(中医眼科)诊疗中心、京津冀中医眼科医联体核心单位,局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治未病”临床基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唐由之、高健生、庄曾渊名医工作室建设单位、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眼科疾病诊疗方案的编制单位;中医眼科学在2022年度中国中医医院学科(专科)排名;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硕士、博士学位培养单位,博士后流动站;全国中医药老年眼病防治中心和全国中医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建设单位,中央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单位、传承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等称号 |
放射门诊情况 | 将于2024年5月21日正式开诊,是石景山区放射门诊;出诊时间自2024年5月21日起周一至周五全天(节假日根据上级部门统一规定安排),可微信搜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小程序查询详细出诊信息;挂号方式可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微信小程序、114平台、诊间预约等方式预约挂号 |
官网版本及服务对象 | 专业版面向医务人员及社会大众服务,内容功能覆盖医院新闻、招标采购、科研教育、党群工作、院务工作、廉政建设、护理园地、人才招聘等信息;大众版主要面向患者服务,内容功能覆盖预约挂号指南、就诊指南、住院须知、科室介绍、医生介绍、出停诊信息、健康讲堂、交通路线等;外文版网页主要面向国外大众服务,内容功能覆盖医院介绍、科室介绍、医院教学、医院科研、医院护理工作、医院办公信息等 |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9号、鲁谷路33号;靠近衙门口北街、七星东街、重聚路和上前街 |
公共交通 | 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包括六合园中街、莲石东路西口、重聚路西口、半月园等,可以换乘专69路、专46路、专111路、472路等多条公交线路 |
电话 | 010 - 68688877 - 6617(预约挂号) |
违规处罚情况 | 因未依照规定建立并执行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被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8万元 |
周边服务 | 城市吧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示意图、交通指引、词条、问答以及周边地址名录等;携程旅行为患者提供相关酒店预订服务,包括豪华酒店、精致客栈、舒适公寓、温馨民宿以及充满活力的青年旅社等多种住宿选择 |
科室评价情况(眼科综合) | 可咨询医生2位,可挂号医生112位;2029条评论,其中眼科综合好评数为855条,综合评分:466 |
备注:
1. 医院地址在不同资料中有鲁谷路9号和鲁谷路33号两种表述,可能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或其他情况,建议前往时再次确认。
2. 文中提到的违规处罚情况是根据相关报道得出,医院后续可能已整改。
3. 关于科室评价情况中的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术语解释:
1. 三级甲等医院:是依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划分的医院等级之一,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的别。
2. 国医大师:是由评选表彰的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
3. 首都国医名师:是北京市评选出的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的知名专家。
4.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获得者在学术、技术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5. 硕博导师:指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学习。
6. 博士后流动站: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7.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为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而设立的科研与临床结合的平台。
8. 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是能够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向其他地区输出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医院。
9.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具有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
10. 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单位:是指通过相关认证,具备对中医药研究进行伦理审查能力的单位,以保障研究的科学性和受试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