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美美眼科 > 科普知识 > 2025年,探秘中山眼科中心马教授的卓越医术与科研成就!

2025年,探秘中山眼科中心马教授的卓越医术与科研成就!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寡欲desre# 上传提供

发布: 196 评论

医生姓名 专业 职称 研究方向 简介 学术任职 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 科研成果 相关研究亮点
马进 眼科学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眼底病 中山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药监局药品注册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杂志编委,原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曾是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访问学者。 现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眼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分会常委,《Arch Ophthalmol》《Ophthalmology》《IOVS》《Retina》《Am J Ophthalmol》《Molacular Vision》《Clin Experiment Ophthalmol》《Clinical Ophthalmology》《Chinese Journal of Medcine》等刊物审稿人。 从事眼科学临床教科研工作20余年。 各种眼底疾病的诊治,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病变、各型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疾病的临床诊断、手术及激光治疗。 作为作者承担多项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研究课题,获得一项发明专利,参与编写专著《Vitrectomy》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学》,作者发表国内外论文共90余篇,其中包括《Arch Ophthalmol》《Retina》《Cytokine》等SCI论文20余篇,《中华眼科杂志》等文章近20篇。 在《Journal of Ophthalmology》上以Research article发表题为“Long - term continuous assessment of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filling induced super - large macular hole healing”的研究论文,通过改良的内界膜瓣填塞手术,治疗超大直径黄斑裂孔获得满意疗效,并揭示术后黄斑区视功能和形态学独特的愈合规律,明确该改良内界膜瓣填塞技术治疗超大直径黄斑裂孔的手术价值和适用性。
马伟 眼底病科(珠江新城院区) 副主任医师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防治 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眼科学博士,主治医师。教育部第九批援疆医疗专家。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部,获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医学博士学位,2017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眼科博士后学习工作1年。 现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眼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分会常委,《Arch Ophthalmol》《Ophthalmology》《IOVS》《Retina》《Am J Ophthalmol》《Molacular Vision》《Clin Experiment Ophthalmol》《Clinical Ophthalmology》《Chinese Journal of Medcine》等刊物审稿人。 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5 - 17年。 各种常见眼底疾病的诊治,特别是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及先天性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临床诊断、激光及手术治疗。对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抗VEGF药物治疗、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深入认识。 - -
其他相关眼科知识
疾病名称 病情特点 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征性病变。若血糖、血压控制积极,视网膜病变可能回退;多数患者可能停留在Ⅰ期;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当会继续进展至更严重阶段。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对于不同阶段的病变可能需要相应的手术或激光治疗等。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视乳头水肿 由众多疾病引起,如颅内肿瘤、高血压、肾炎以及重度贫血等。 针对病因治疗,轻度视乳头水肿可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复方甘油、地塞米松)治疗,减少颅内体液含量,改善颅内压增高情况。 及时治疗原发病,密切关注视力变化。
细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等 由细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导致的眼部炎症,还可能由睑内翻、倒睫引起角膜损伤及角膜异物取出术后等情况引发。 可使用红霉素眼膏治疗。 注意红霉素眼药膏和红霉素软膏浓度不一样,不要把软膏误涂在眼睛里,以免刺激眼黏膜导致红肿、不适或过敏。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历史
时间 事件 详情 发展成果
1953年 组建 由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光华医学院的眼科组成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室。 初步形成眼科医疗教学体系。
1965年 建成眼科医院 移至现址正式建成眼科医院,当时住院床位为122张。 开始提供眼科住院医疗服务。
七十年代 床位扩充 住院床位扩至210张。 增加了住院服务能力。
1983年 更名 经卫生部批准,眼科医院被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厅级建制。 提升了医院的地位和影响力。
2001年10月 再次更名 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融入中山大学体系,在建设规模、医疗服务、专业设置、学术水平、人才培养、人员编制、病床数和医疗设备等方面有显著提高,现有床位317张。

术语解释:

2025年,探秘中山眼科中心马教授的卓越医术与科研成就!

  • 眼底病:指发生在眼底部位的疾病,包括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部位的病变,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病变等,会严重影响视力。
  • SCI论文:是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的论文,代表了该论文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 抗VEGF药物治疗:VEGF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减少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常用于治疗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
  •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一种通过微小切口进行的手术,用于治疗玻璃体和视网膜的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内界膜瓣填塞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黄斑裂孔的手术方法,通过将内界膜瓣填塞到裂孔处,促进裂孔的愈合。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