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进步,矫正近视的手段越来越多,具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近视矫正方法,让眼前的世界重新变得清晰,显得尤为重要。
1. 少儿:分假,慎重配镜
近视眼不是一天发生的,往往是慢慢形成的。细心的家长哪天发现自己的孩子看远处时有了眯眼和揉眼的毛病,就要关注孩子的视力了。
人在看远近时,眼内的睫状肌负责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片,看远处镜片变薄,看近处镜片变厚,这样成像才能清晰。
如今小孩子的学业重,看近物多,睫状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还没发育完全,调节能力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假性近视,也就是说仅仅是睫状肌太累了,而眼球尚未发生改变。
一旦发现孩子有近视的问题,家长应该首先带孩子散瞳验光,就是在睫状肌彻底放松的情况下看近视是否依然存在,分假近视以后再选择治疗方法。
如果散瞳之后发现孩子的近视不存在,就是假性近视,建议采用每半年用阿托品散一次瞳的方法来放松睫状肌,可选择寒暑假来进行,因为散一次瞳完全恢复要20天左右。
如果孩子是真性近视,框架眼镜矫正视力,这是经济实惠和方便的手段。李莹介绍,目前有一种夜戴型塑形镜可用于儿童近视的矫正,具体来说就是每天晚上睡觉时戴一副质地较硬的隐形眼镜,将角膜压平,第二天早上摘下,视力可维持一天正常。
这种方法适用于500度以下的近视,其优点是能延缓近视的发展,并且避免了戴框架眼镜的麻烦,目前在欧美很流行。至于近视眼手术,考虑到眼球发育成熟的问题,一般13岁以下的孩子不主张做。
但屈光参差的小患者除外,即两眼近视度数差别超过200度,就要通过手术把度数深的那只眼睛先矫正,以免发生难治的弱视。
2. 青年:矫正方法多,个性化选择
年轻人的近视矫正方法可选择的范围大,从眼外到眼内,分别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屈光手术、眼内晶体(ICL)等。
这些都是临床上非常成熟的技术,由外到内,方法越发复杂,对经济和医疗条件的要求渐高,但对视觉的改善效果越来越好。鉴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选择方案应本着个性化的原则。
年轻的近视患者可经济实惠又方便验配的框架眼镜。如果经济条件好,出于爱美之心,或职业的特殊要求,不方便戴框架眼镜,可选择屈光手术,其本质就是将角膜削薄,让眼底成像变得清晰。
目前有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技术,具体还可细分出多种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人群。比如,平时运动量大的年轻男士可选择全激光的表层手术;从事文职、比较文静的女士可选择半飞秒;
低度近视(低于300度)表层激光手术;中高度近视(300~1000度)基质层激光手术,如全飞秒或半飞秒。只要眼睛条件允许,18~55岁都可选择角膜激光屈光手术。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能做,因其体内改变使得角膜变软,容易发生角膜膨隆。
超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或者角膜条件差不适合切削者眼内晶体(ICL)。如果说角膜屈光手术是在眼睛上做减法,眼内晶体(ICL)就是在眼睛内部做加法。
其具体方法是,医生在患者眼球的晶状体前方放置一个柔软的镜片,相当于把眼镜安到了眼睛内部。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视觉改善效果好,二是可逆性,即将来如果度数不合适了或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取出来。
在这些矫正方法中,作为眼科医生,不推荐的是隐形眼镜。隐形眼镜学名叫“角膜接触镜”,白天长时间贴在角膜上会影响角膜的呼吸,如果再加上清洁条件差,或者佩戴者不讲究卫生,会对角膜形成伤害。
专家强调,如果要戴,一定注意佩戴时间别太长,另外清洁工作务必要做到位,千万别偷懒。
3. 中老年:兼顾老花和白内障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眼睛也开始老化,主要表现为老花眼和白内障等。近视眼患者同样也会面临这些问题。
眼睛不近视的人老花发生得早,近视眼则发生得晚,但也会出现。近视加老花,有的人不得不配两副眼镜,一个看远,一个看近。
如今有了多焦眼镜,就是把近视镜和老花镜做到一个镜片上,佩戴者稍作调整就能转换,方便多了。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如果选择做屈光手术,医生会考虑到他过几年后老花的可能,做的时候留些近视的度数,届时可以抵消。
对于患上白内障的近视眼患者,如今的人工晶体已经发展到可兼顾近视的程度。选择适当的人工晶体就能一并解决了。
近视眼的严重性和矫正方法
一、高度近视的危害
高度近视不仅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带来诸多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以及青光眼等。度数越高,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失明及眼球萎缩。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跳水、倒立、蹦极等活动,以防止视网膜脱落是十分重要的。
二、近视眼的矫正和治疗
随着医学的进步,矫正近视的手段越来越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近视矫正方法,让眼前的世界重新变得清晰显得尤为重要。
1. 少儿:分假近视,慎重配镜。孩子若出现看远处眯眼和揉眼的习惯,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视力问题。通过散瞳验光等方式分假近视后再选择治疗方法。假性近视可通过放松睫状肌等方法进行纠正,而真性近视则框架眼镜进行矫正。
2. 青年:矫正方法多样,个性化选择。年轻人可选择范围较大的矫正方法,包括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屈光手术、眼内晶体等。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根据个人情况以及经济条件来决定。
3. 中老年:兼顾老花和白内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开始老化,表现为老花眼和白内障等。对于近视眼患者来说,还需兼顾近视的矫正。老花镜和近视镜可以合并的多焦眼镜,为佩戴者提供了便利。
三、近视眼的症状
近视眼的症状包括眯眼、频繁眨眼、歪头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错误等。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远处目标看不清时,采取的临时改善视力的办法。
四、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信息来源于人民网等媒体,如“人民网—从小到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近视矫正方法”、“人民网—近视眼的5大危害和症状都有哪些?”等。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及其矫正方法
一、后巩膜葡萄肿及其他眼底变化
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病率高达77.1,这是由于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导致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进而使得矫正视力下降。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的风险也会增加,这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和失明等严重后果。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发生率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也会影响患者的视力。
二、视网膜问题及白内障
随着眼轴的变长和视网膜的变性,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非高度近视者高数倍。他们并发白内障的机会也较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黄斑出血、黄斑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等。
三、近视眼的矫正方法与选择
随着医学的进步,矫正近视的手段日益增多。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近视程度的患者,选择适合的矫正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少儿,应分假近视再选择治疗方法。真性近视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对于500度以下的儿童近视,夜戴型塑形镜是一种新兴的矫正方法,它能够延缓近视的发展。
对于青年,矫正方法更加多样化,包括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屈光手术和眼内晶体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隐形眼镜可能会影响角膜的健康,因此并不推荐长期使用。
对于中老年,除了近视问题外,还需兼顾老花和白内障等问题。多焦眼镜和适当的人工晶体选择能够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四、生活注意事项
无论采用何种矫正方法,高度近视患者在生活中都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跳水、倒立、蹦极等活动,以免发生视网膜脱落。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与眼科医生保持沟通,确保眼睛的健康。
五、参考资料来源(略)
六、扩展阅读:近视眼的症状与危害
近视眼的主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疲劳等。而其危害除了影响生活质量外,还可能伴随一系列的眼底变化和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及早发现和治疗近视眼,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近视时的自然反应与应对方式
1. 眯眼。当远处的景物模糊不清时,孩子们常常会选择眯起眼睛来看。因为眯眼时,眼睑能够遮挡部分瞳孔,减少光线的弥散和散光的影响,从而短暂提升视力清晰度。
2. 眨眼。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近视,提高视力清晰度。甚至有人在流泪时,看东西会更加清晰。
3. 歪头。经常歪头看电视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部分光线的干扰和影响。有些孩子甚至可能因此养成歪头的习惯。
4. 出现错误。对于远处目标看不清楚,可能会导致一些日常错误,如见了熟人不打招呼、考试抄错题等。甚至可能在暗处行动时被东西绊倒或碰伤。学习成绩下降、需要借别人的笔记来抄写等情况也可能是近视的表现。
二、近视的危害
1. 后巩膜葡萄肿:其发生率为77.1,主要表现为眼球后部的扩张,伴随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的变性萎缩,导致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2. 视网膜病变: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发出血和视网膜脱离,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3.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发生率为5-40,主要在后极部视网膜下产生新生血管,可能导致出血并影响视力。
4. 其他并发症:高度近视还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由于巩膜扩张和视网膜变性,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概率是非高度近视者的7-8倍。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机会也高于正常人。
5. 长期影响:高度近视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黄斑出血和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青光眼等。近视度数越高,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失明和眼球萎缩。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从小到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近视矫正方法(链接)
2. 人民网—近视眼的5大危害和症状都有哪些?(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