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晶状体出现的混浊问题,可能与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晶状体囊膜损伤,增加其渗透性,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由透明变为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力。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可能不大,而后逐渐加重,明显影响早上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晶状体的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正常的晶状体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无血管的透明体,形状类似于扁圆形双凸透镜。它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依靠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以固定其位置。晶状体的组织结构类似于水果中的桃子,分为三个部分:晶状体外表面由一层透明且富有弹性的薄膜包裹,我们称之为晶状体囊膜层;中央为晶状体的核层,随着年龄的增长,核层范围会逐渐增大、变硬,透明度也会降低;在晶状体囊膜层与核层之间的组织,我们称之为晶状体皮质层。晶状体是眼球的重要屈光间质之一,主要功能是为了调节眼睛,看清远近各种距离的景物。这一过程的完成依靠晶状体的弹性、睫状体的收缩舒张以及晶状体悬韧带的松弛和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囊膜弹性降低,晶状体核增大、变硬,睫状肌变弱,调节力减退,出现老花眼。
白内障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内障的形成原因多方面,除了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明显的病因外,其他如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年龄老化、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与其发病有关。在我国,高原地区以及阳光辐射较多的地区的白内障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可能会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过程,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
严重的白内障不做手术有什么危险?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好方法,但并不是得了白内障就要立即手术。在白内障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及时经验治疗,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这些眼病多发生在白内障的中期和晚期,不仅可能引起失明,还可能引起眼内严重的炎症,导致眼球萎缩。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白内障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1)在手术前,病人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身体检查,充分评估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并请心内科医生配合监护病人的心功能状况,确保手术能安全顺利完成。
(2)手术前应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手术前一天晚上和手术当天可适量给予镇静剂,如安定、鲁米那等。
(3)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需要充分以减少疼痛。手术动作要轻巧,避免心一眼反射等并发症。选择既简单又疗效好的手术方法,并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4)手术后,病人不应长期平卧休息,应采取半卧位,适当下床活动,多吃水果及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关于白内障手术前病人需要做的准备,除了配合医生的眼部和全身检查外,还需要做好身心的调整。白内障是复明手术,多数效果很好,但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出现并发症。病人和家属应充分了解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配合治疗。病人还需要注意休息,调整饮食,戒酒。有全身病的病人需要在内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各项指标至状态。
人工晶体是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其成分包括硅胶、聚甲醛、丙烯酸等。人工晶体的形状和功能类似人眼的晶状体,具有重量轻、光学性能高等特点。白内障手术后,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替代原来的晶状体,使外界物体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周围的景物。
在选择人工晶体时,不必过于担心选择“好”的晶体。只要制作人工晶体的材料无毒性、工艺精良、消毒严密,植入眼内后效果是一样的。不必认为贵的就是好的。
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特点在于,它在人的眼内相当于一个+D—+D凸透镜。如果病人术前无屈光不正,则白内障手术后摘除的晶状体处于高度远视状态,需要戴一个凸透镜来矫正。人工晶体可以植入眼内取代原来晶状体的功能,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晶体植入还可以解决单眼白内障手术后无法带矫正眼镜的问题,提高视力,减少双眼视差带来的不适。它避免了无晶体眼所造成的视物变形、环形暗点、视野缩小等缺点。
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并非所有白内障术后都能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特别是在外伤性白内障的情况下,强行植入人工晶状体可能会导致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否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原则一,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如果在摘除白内障后后囊膜保持完整,可以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原则二,如果外伤引起白内障并伴有眼内组织损伤,应在清创缝合术后,等待局部情况完全稳定,确保眼球能够承受再次手术创伤时,再考虑进行人工晶状体的二期植入。
原则三,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破裂不完整、虹膜缺损或眼前节结构紊乱但视功能尚好的情况,可选用前房型或悬吊型人工晶状体进行植入。
原则四,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后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应谨慎选择。对于年龄较大、局部条件良好的儿童可以尝试植入人工晶状体。
原则五,如果外伤性白内障同时合并有角膜中央白斑、虹膜广泛粘连或缺损、房角粘连、玻璃体高度混浊、眼底损伤等严重影响视功能的情况,则不宜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并发性白内障是指眼内疾病导致的晶状体混浊。由于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晶状体的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导致混浊。这种情况常见于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内肿瘤、高度近视及低眼压等疾病。
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的表现,通常为单眼发病。根据引起疾病的位置不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例如,由眼前段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多由前皮质开始,而由眼后段疾病引起的则会出现特定的混浊模式。
治疗并发性白内障需首先治疗原发病,如影响工作和生活,且患眼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可行白内障手术。不同类型葡萄膜炎引起的白内障对手术的反应不同,因此应根据炎症的类型在眼部炎症得到控制后进行手术。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需要慎重考虑。
大多数白内障手术可以通过门诊手术完成,意味着患者术后可以回家。少数病人因全身或眼部特殊情况可能需要住院观察。
白内障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适当休息,并遵守医嘱进行服药和滴眼药水。还需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不洁净的水进入眼睛、进食易消化多纤维的食物等。
高原反应与眼睛近视并无直接关系。高原反应是人体不适应高原环境的现象,可能会引发出各种疾病。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高原反应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虽然头晕目眩可能是轻微高原反应的表现之一,但不能单凭此判断为眼睛近视。高原反应还可能伴随心慌、焦虑、睡不着觉等症状。对于初次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建议准备好抗高原反应的产品,并注意避免熬夜。